期刊简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期刊。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性刊物,刊期为双月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为促进口腔医学学术交流和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服务。供从事口腔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以及临床医生和在校学生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7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698/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30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 国际刊号:1673-5749
  • 国内刊号:51-169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第3期文章
  •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长期的临床研究表明与肿瘤相关的淋巴管因其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扩散的途径而成为癌症转移的关键要素。然而目前仍不清楚的是:在肿瘤发生前已经存在的淋巴管是否足以行使上述功能?是否还需要新生的淋巴管或是淋巴管径的扩大?在许多种人类癌症中,原发灶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增高与肿瘤细胞局部淋巴结扩散增加相关。本文将对淋巴管生成机理,特别是肿瘤细胞的转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

    作者:潘剑;温玉明 刊期: 2002- 03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及血管瘤增殖的研究进展

    血管瘤是以微血管内皮细胞旺盛增殖和血管生成为主要特征的良性肿瘤,未经控制的血管生成是血管瘤增殖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与受体结合而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ECs),产生促进ECs增殖、迁移、基质降解和血管通透性增高等一系列生物学作用,终刺激血管生成,从而在血管瘤增殖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李辰;赵怡芳;张文峰 刊期: 2002- 03

  • 永生化细胞株的建立

    建立永生化细胞株是细胞生物学的新进展。除了自发性永生化,人们通常将外源性永生化基因,包括病毒、原癌基因和p53突变体,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导入目的细胞内,建立永生化细胞株。永生化的机理基于细胞的M1/M2期模式。目前已建立起十余种口腔医学相关永生化细胞株,但它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王捍国;郝建军;肖明振;赵守亮 刊期: 2002- 03

  • 磁性固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磁性附着体被认为是继简单附着体、精密附着体之后的第三代附着体系统。本文系统介绍了磁性附着体的磁路设计方式、抗腐蚀问题、衔铁设计形式等基础知识和超薄膜型磁性附着体、缓冲型磁性附着体、树脂型衔铁等新材料、新技术。......

    作者:林丽红;赵铱民 刊期: 2002- 03

  • 口腔细菌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口腔细菌间相互作用在维持和影响牙菌斑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的研究将为口腔疾病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对近年来细菌间的集聚、代谢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作者:李艳红;周学东;李继遥 刊期: 2002- 03

  • 穿孔素与颗粒酶B在肿瘤杀伤中的研究进展

    穿孔素与颗粒酶B存在于具有杀伤功能的效应淋巴细胞(CTL、NK)的胞浆颗粒中,能介导效应细胞对靶细胞进行细胞毒杀伤作用,穿孔素和颗粒酶在病毒性心肌炎及器官移植排斥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肿瘤杀伤作用的研究尚不多。本文对穿孔素与颗粒酶B在杀伤肿瘤细胞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刘海潮;廖贵清 刊期: 2002- 03

  • 甲状旁腺相关蛋白与软骨内成骨

    甲状旁腺相关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对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的生长因子。本文主要对其在软骨内的表达,软骨内成骨的作用及其机制,信号传导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江宁;陈扬熙 刊期: 2002- 03

  • 变形链球菌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变形链球菌是人类的主要致龋菌,临床观察发现可能存在不同毒力克隆株的致病性不同,而其致龋性差异的物质基础是毒力因子的遗传变异,本文即对变链菌的遗传多态性作一综述。......

    作者:庄姮;刘天佳 刊期: 2002- 03

  • 陶瓷表面离子交换增强技术

    本文系统论述了陶瓷表面离子交换增强技术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效果、影响因素、优缺点及存在问题等,为该技术的正确、广泛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何立弘;于海洋;巢永烈 刊期: 2002- 03

  • 变形链球菌耐酸性相关基因的研究

    耐酸性是变形链球菌重要的致龋因素之一,虽然其分子机制并不明了,但目前已分离、测序并克隆了几个相关基因。本文对已发现的、影响变形链球茵耐酸性的基因及其结构、功能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卫华;樊明文;边专 刊期: 2002- 03